在現今這個數位時代,3C產品幾乎無處不在,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然而,家長們對於孩子使用3C產品的態度卻各有不同。有些人認為長期使用會對孩子的發展有害,而另一些則認為適當使用能夠促進學習與新知的接收。職能治療師陳姿羽統整了「孩子使用3C最重要的5個原則」,希望家長們能夠在教育與照顧上找到一個平衡,避免孩子過度沉迷於3C產品,並引導其學習自我管理與控制的能力。
3C產品的影響:為何、如何、何時?
職能治療師陳姿羽指出,目前在科學上並沒有強力證據能夠明確證明3C產品對孩子的發展究竟是「有益」還是「有害」。這是因為3C產品對孩子的認知、注意力和大腦發展的影響,往往取決於三個因素:「為何使用(Why)」、「如何使用(How)」以及「何時使用(When)」。大腦的結構和功能性連結受到的影響多半是關聯性研究,尚未有明確的因果定論。
然而,雖然許多研究指出3C產品對孩子發展的不利因素,但也有一些研究發現,通過3C遊戲的介入,孩子的專注力和執行功能得到了顯著提升。這些看似矛盾的結果其實有跡可循,例如在「較大年齡的孩子」、「具互動性且正向的內容」、「不過度使用」以及「不影響作息」的情況下,3C產品對孩子發展的負面影響較少,甚至有正面效果。
研究挑戰:多元使用情境難以統一結論
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媒體內容的多樣化,進行相關研究時面臨許多挑戰。例如,使用電視、電腦、手機等不同媒體設備的結果是否可以相互比較?特定遊戲軟體的影響是否能類推至其他遊戲?影音內容的速度、長度、剪輯方式不同,又該如何分類與比較?在這麼多變異因素的情況下,要對「3C對發展的影響」得出一致的結論確實不易。
適當使用與引導:避免孩子沉迷3C
在科技充斥生活的現代社會,如何適當引導孩子使用3C產品成為家長們的重要課題。巴小艾根據陳姿羽治療師提出的5個原則,給予以下建議:
-
遵守分齡規範:
- 2歲以下不建議使用任何類型的3C產品。
- 2至5歲在家長陪同下一天最多一小時,前提是不影響運動、睡眠與其他作息。
- 5至17歲每天最多使用兩小時,家長盡量陪同並協助選擇合適的內容。
-
不取代真實互動與探索:
- 許多研究發現,3C產品本身並不是問題,問題在於它們佔據了太多的互動、探索、遊戲與閱讀時間。家長應該保留充足的時間,放下3C產品,與孩子進行高品質的互動。
-
嚴選內容、陪同觀賞:
- 避免誇大或不符合常理的內容。若無法全程陪同,建議家長先觀看一遍確認內容後再讓孩子觀看。
-
避免睡前和用餐時使用:
- 睡前一小時不使用3C產品,以免影響睡眠。用餐時避免使用3C產品,避免孩子分心,無法及時覺察生理飽足感。
-
明訂規範、讓孩子理解原因:
- 規範需明確且可行,讓孩子理解規範的內容與原因,並嚴格執行,幫助孩子在沒有成人約束的情況下也能自我控制,不過度沉迷。
小結
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難與課題,但巴小艾提醒家長們,不要將3C使用問題視為自己的失職,只要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,就是好的開始。適當引導孩子使用3C產品,並遵循上述的5個原則,讓孩子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,避免過度沉迷,健康快樂地成長。